京都 起司蛋糕 女悟空 MLB raindog
音樂陶冶醫好自閉童【2006/04/21】 社交故事是新興的自閉症兒童醫治方法,透過講故事的形式,向患者提供客觀的社交資料及有關的社交提示,改善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行為。近年更出現了「音樂社交故事」,把音樂融入當中,以唱歌形式向自閉症兒童作出行為提示。有研究發現,唱歌比講故事形式更能使兒童印象深刻,行為改善的效果更為持久。 註冊音樂治療師陳婉雯於去年八、九月間,向本港四名年齡介乎五至十二歲、未接受過任何社交故事治療改善項目的自閉症兒童,作出為期二十日、針對改善目標行為的「音樂社交故事」治療,以研究由美國引入的音樂社交故事對治療本港自閉兒童的效果。 研究中,陳婉雯針對四位自閉症兒童所需改善的問題行為,為他們度身訂造出不同的社交故事書並將內容編成歌曲,以講故事及唱故事的形式向小朋友傳達正確的行為提示,幫助自閉症兒童理解問題行為的所在。陳婉雯表示,本港過去五年間曾有兩項研究檢視社交故事對本地自閉兒童治療有正面的效果,音樂社交故事治療研究則是首次於本港進行。 陳婉雯表示,雖然是次研究未能提出一個放諸所有本地自閉症兒童皆通的技巧,但發現音樂社交故事確可幫助自閉兒童記住社交故事資訊,從而改善其社交技巧,做出適當的行為。四個個案中有三名小朋友於接受治療後,都有明顯的行為改善,更有一位能於接受治療的半年後依然可以唱出音樂社交故事的歌詞,以作提醒自己的社交行為。 以患有自閉症和過度活躍症、五歲的小明(假名)為例,「坐唔定」是小明母親 范 女士面對的最大難題。 范 女士表示,過去的小明在看電視的時候多是跳來跳去或做出倒立等坐立不安的行為,未試過「坐定定」地超過兩秒。 在接受音樂社交故事治療期間,小明有明顯的行為改善,以每次三十分鐘的治療時間為例,第一天小明只有約三分鐘時間能乖乖坐著接受治療,但到治療後期小明已經可以全程乖巧地坐著接受治療。 范 女士指出,小明更將正面的行為普及到其他日常的社交行為。 范 女士表示小明在汽車與餐廳時較未參與研究時更懂得坐好,並不時自發地唱出為他編寫的社交故事歌曲及能講出歌中的社交資訊。/ 實習記者姚詠欣 資料來源:大公網 http://www.takungpao.com/news/ 06/04/21 /GW-555275.htm
1